2)第三百九八章 大风歌_武庙至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如今,刘邦剿灭异姓王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所以,英布觉得,自己死后,下一个就必然轮到长沙王了,就跟长沙王联系,准备谋反。

  长沙哀王吴回派人对英布说,他愿意跟英布一同逃往南越。

  此时的南越,还在赵佗的领导之下,独立成国。

  赵佗手下,可是有三十万大秦精锐,而且是百战之师。

  南越的地形也是易守难攻,汉王还真是顾不上南越。

  得到长沙王的回信之后,英布信以为真,就随他到了番阳。

  结果,番阳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死了英布。

  英布之乱,这才最终宣告结束。

  至于最后一个异姓王长沙王,一来是他的封地的确不大,二来是他相当会为人,没有私军,也经常去上贡,对大汉并无威胁,所以,刘邦倒是真的没有征讨他的打算。

  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途中路过故乡沛县。

  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开怀畅饮。乡民们还召集沛中儿童120人唱歌助兴。

  酒到浓时,刘邦弹击着筑琴,唱起自编的楚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勐士兮守四方!”

  让儿童们跟着学唱。

  刘邦边歌边舞,热泪盈眶。

  此时此刻,刘邦也是露出了真性情,心中有所感,有所悟,这才创作出了“大风歌。”

  雅文库

  大风起兮云飞扬,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

  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糜,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

  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

  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

  只是,紧接着第三句,却说出了刘邦此时真正的心情。

  安得勐士兮守四方。

  此次征讨英布,让刘邦认识到了自己身边勐士之贵乏,此次征战,他也要御驾亲征,并且还受了重伤。

  刘邦并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居安思危,如何让自己与将士们辛劳打下的江山基业,不在日后他人觊觎中得而复失,回到故里后,去哪里挑选出更加精良的勇士来巩固自己的大好河山?使之大汉江山固若金汤!所以,第三句的“安得勐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

  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勐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

  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所以,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康慨伤怀,泣数行下”。

  不得不说,此时此刻,刘邦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而大风歌,则是直书胸怀,将他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