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三章 内阁纷争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阁里的内阁总理大臣薛焕,虽然这些年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显眼的表现,没有和当年的毕余同那样搞得沸沸扬扬,但是在这种不动声色,甚至都没有大动干戈的情况下,却是能够把帝国诸多政务处理的有条有理,把偌大一个内阁都是牢牢把控住,同时帝国的经济始终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发展速度。

  在薛焕上台后,工业总产值已经是增加了多倍,而放到全国范围内,其国民生产总值也是连年保持着大约百分之十左右的速度增长,有的年份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上。

  要知道帝国可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国家,而且目前的帝国其经济主体实际上依旧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在帝国的总国民产值里,占据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而农业经济一般来说都是比较稳定或者说固定的,除非是天灾人祸,不然的话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产值一般都会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同时农业经济又是占据了帝国经济的主体,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还想让帝国的经济获得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十五的增长速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国民生产总值要增加百分之十,而在农业经济整体增长幅度有限的情况下,主要的压力都是落在了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上,对这两大产业的增长要求可就不是百分之十了,而是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百。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也是直接体现到了中央财政收入上。

  从1865年后,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基本都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上升幅度,每年的增长幅度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五左右徘徊,根据年份的不同也会略有不同。

  财政的收入提升依旧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关税的大幅度上涨,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都是要收税的。这国际贸易的总额越大,收的税就越多,嫡属于财政部的海关司在报告上宣称,1871年的时候,海关关税比1870年增长约百分之七,关税的收取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天津这三大海关。

  国民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收入稳步提高。这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薛焕领导下的内阁是成功的。

  所以别看薛焕平日里比较低调,但是政绩还是比较卓越的,而这一点也是林哲看重他的原因。

  薛焕之后,内阁的江道泉也是老样子,依旧以保守派自居,当然了,这个保守并不是说他反对帝国进行的某些工商业上的改革,他只是反对一些具体做法,比如当年他就极力反对毕余同以及薛焕等人推动农村土地大型农庄。把佃农改为雇农的做法。

  然后在其他事务上,比如他的本质工作教育上,随着帝国工业化的进行,近代化知识逐渐深入到社会每一个阶层,很多人开始叫嚷着什么帝国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