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章 散兵编制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61年军方的主要任务,乃至未来三四年内的任务都是以扩张现有部队规模,换装新式步枪,火炮为主,同时保持在边境地区,尤其是外兴安岭以及新疆地区的军事力量。

  所以军费的花销也主要是上述几个方面为主!

  不过当军方提交了1861年度的整编计划时,林哲却是把军方的整编计划驳回,并且明言要求军方参考军训部编制司提出的新编制进行整编!

  所谓新编制,也就是军方专门为了发后装步枪的散兵战术所规划的一种专门编制。

  到目前为止,尽管中华军已经批量列装后装步枪,但是部队的编制依旧是早年余胜军时代的编制。

  这种编制中的步兵编制为以十人为一排,八排为一连,六连为一营,三营为一团,三团为一师或两团为一混成旅。

  其中在步兵营编制上额外配置一个炮兵排,辖有两门四磅的轻型步兵炮。

  一个正规的步兵师配属下属部队:

  三个标准的步兵团。

  一个含有两百骑的骑兵连。

  一个炮兵团,辖有二十四门十二磅口径的火炮以及六门大口径臼炮、六门六磅骑兵炮。

  一个辎重团,辖有辎重兵一千二百人,配属各类骡马以及马车等。

  一个工程营,配属工程兵三百余人。

  一个军乐队。

  师指挥部里还有各类参谋人员,一个师属警卫连。

  全师满员满编制状态下,拥有九千兵力!

  这种编制实际上乃是前装步枪线列时代的标准编制。其基础编制也就是步兵连、步兵营这一级别乃是效仿英军的殖民地部队的。

  但是这种线列时代的编制已经是明显无法适应散兵战术了,使用后装步枪的部队主要以伞兵战术为主。而且部队往往分散的比较开。

  线列时代里,一个步兵连的连长可以轻松直接指挥下属的八个、十个甚至更多十人制的步兵排。一个步兵营的营长可以轻松指挥下属的六个连甚至八个连。

  然而到了散兵战术时代里,由于部队的展开面积相当大,营长、连长们的名声很难及时传递到各下属部队,同时一个十人制的步兵排有些尴尬。

  由于后装步枪相对前装步枪而言拥有极大的速射,因此同等兵力下,一个十人制的步兵排可以发挥出来前装时代大概是三到四倍的火力密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步兵排同样展开的比较宽,他们面对的往往不是敌军的十个人,而是二十个乃至三十个敌军。

  面对种种不便。在实战中,基层的步兵连指挥官们往往是采取较为灵活方式来指挥部队作战的,比如说一个步兵营的营长,他往往会派遣自己的副营长单独率领指挥两到三个步兵连,然而营长自身直接指挥三到四个步兵连。

  同样的,那些步兵连的连长们往往会让副连长以及麾下的资深上士排长来单独率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