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八章 科举改革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中华宫内迎来了一位皇子和两位公主的同时,帝国的第三次科举也是正式举行了。

  自从1856年举办了登极恩科以来,林哲全然没有传统三年一科的打算,试图招揽更多读书人投效的林哲每一年都开办了科举。

  同时每一次的科举在考试方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变动。

  比如说第一次科举的时候,只是在考试内容上有所改变,而模式基本还是仿效明清时代的科举,第二次科举的时候,考试内容再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大了新式学科的内容,录取标准首重新式学科,经学的内容大幅度压缩。

  而现在的第三次科举,又是对模式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其中改变大体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取消了传统的生员试、乡试,科举改为省试以及会试两个阶段。

  同时废除明清时代的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等功名!

  其次对考生有着更高的学历要求,凡是要参加省试的考生,必须是具有初等中学以上学历,省试成绩优秀者可以获得参加会试的名额,同时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安排到各府县工作,担任府县基层科员等职务。

  凡是要参加会试者,一个是参加省试的获得名额的学子,此外就是高等中学或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参加会试中试,即可分配到各部门担任公职,当然这个起步比省试的学子要高很多,一般都是科长起步。

  之所以对考生有着学历上的要求,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推广新式教育制度。

  目前帝国方面已经根据传统的县学、府学建立了初步的县小学、府中学、省高等中学、帝国大学这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现在要做的就是更好的推广,比如说府中学学成毕业后,如果愿意的话就可以到府县去应聘,从事科员级别以下的办事员等职务。省高等中学的学生一旦学成毕业,可以直接免试获得省级以下的基本公职分配。

  比如说帝国大学的学生一旦学成毕业,即可直接到组织部报名分配公职,待遇按照个人的毕业成绩,一般都是直接安排到重要部门进行培养。

  不过目前的这个体系还是比较混乱的,没有说彻底废除旧式科举。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科举这东西在中国已经有千年历史,在人们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这林哲如果说直接废除科举的话,估计会引起大规模的反弹,所以林哲采取的一步一步推进的模式,先是搞传统模式的科举,并加入新式学科的内容。

  然后是逐步改变科举的模式,让科举演变为类似后世公务员考试的模式。这从会试以及省试的合格者即可担任科员等基础公职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一方面是避免中试的学子一步登天直接担任县令等高管,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录取数量。

  毕竟要是中试的学子都直接安排传统的七品县令或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