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三章 激战吴淞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法联军的登陆地点距离吴淞炮台不过六公里,这速度就算再慢但是几个小时也足够了,因此当英法联军离开登陆地点后,两个小时后其前锋部队已经抵达了吴淞炮台的前沿防御阵地。

  而在他们的步兵抵达之前,英法联军的舰队已经是顺江而下,朝着吴淞炮台进行了第二次猛烈炮击,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这一次的炮击目标并不仅仅是炮台上的那些重炮,除了继续对炮台上的岸防重炮进行炮击外,他们的一些中口径舰炮,比如二十四磅,十二磅的舰炮则是对吴淞炮台西侧的步兵要塞进行猛烈的炮击。

  其目的是非常明显的,就是想要在步兵发起进攻之前摧毁这些陆地防御工事以及火炮!

  面对英法联军的舰队炮击,吴淞炮台上的中华军也不甘示弱,炮台上的二十多门后装重炮以及更多的前装火炮陆续开火,对着冒险靠近炮击的英法联军进行最猛烈的还击。

  一时间,吴淞炮台附近的长江江面上再一次炮声隆隆,双方数以百计的火炮相互轰击着,可惜的是这种炮击虽然声势很大,但实际上命中率是相当低下的。

  前几天的那一场炮击规模更大,但是持续了十个小时后才给双方造成各自数百人的伤亡,今天双方的炮击不过刚开始呢,大部分炮弹都是落空了,偶尔才有一枚炮弹命中目标,并造成些许伤亡。

  在英法联军的舰队和中华军的岸防炮部队进行交战的时候,双方的陆军也是各自进入了预定阵地。

  中华军方面,驻防在要塞内部以及边缘的第七军所属的野战炮,臼炮等已经是严阵以待,这些火炮都被部署在面型陆地的三个小炮台上。

  这些小炮台规模自然无法和那些部署岸防重炮的炮位相比。但是修筑工事的中华军也没有偷工减料,基本上为每门野战炮和臼炮都构筑了半埋式的炮位,使得这些火炮在作战的时候安全性大幅度上升。

  在炮台的下方,则是连续两道的壕沟体系,这些壕沟都是中华军内的标准壕沟工事,深度至少在一米二以上。宽度两米左右,并且每隔一段距离都有着一个防炮洞,这些防炮洞可不是野战临时构筑的防炮洞,而是提前构筑准备的。

  大体上就是在壕沟上方铺设粗木以及厚木板,然后铺上厚厚的沙土,足以有效抵挡榴散弹的破片威胁,对于十二磅口径的榴弹也具有较强的抵挡力。

  壕沟前方,则是各种木桩、削尖的竹条等障碍物,障碍物之前还有一条深达数米的水渠。水渠引来了江水灌注。

  除了炮台、壕沟、水渠外,还有诸多附属建筑,比如弹药库,营房等,这些建筑大体都是修筑在坚固的要塞内部,可以有效抵御敌军的远程火炮炮击,要想摧毁他们就必须攻入要塞内部。

  这是一个完整的中华军要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