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三十章 阿来,放狗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送走韩立通他们后,外务部协办大臣宋关前并没有着急返回南京,而是回到了外务部驻上海的办事处。

  实际上身为负责欧洲外交事务的协办大臣,宋关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上海,而不是在首都南京,理由?

  很简单,因为现在上海乃是中华帝国的主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对外交流城市,由于西洋各国还没和中华帝国正式建交,他们也没能说获准前往南京开设领事馆之类的,所以目前中华帝国的对外交流,依旧是集中在上海地区。

  如此也就代表着,宋关前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得待在上海,随时和各国领事们进行扯皮!

  回去的路上,坐在四轮马车上的他一边看着两边的街道风景,一边思考着最近的几项外交事务,比方说英法两国正在准备对广州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以迫使清廷答应开放更多通商港口的要求。

  而随着中华帝国的崛起,英法两国的外交人员也是注意到了中华帝国的情况,他们要的是开放更多的通商港口,而不是说看满清不顺眼想要打仗之类的,而考虑到中华帝国控制下的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四地已经涵盖了中国目前的绝大部分对外通商口岸,如此这些洋人们就不得不考虑到一旦中华帝国控制了沿海地区,他们该如何从中华帝国手里获得更多的通商港口。

  毕竟你英法就算打了满清,逼迫他们答应了所有条件有如何?

  如果中华帝国不答应的话,满清的所有承诺是毫无作用的。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根据这几年洋人和林哲打交道的情况来分析,他们就会发现。其实中华帝国比满清要好打交道的多。

  满清那边都是一群愚昧至极,夜郎自大的野蛮人。根本就肯睁开眼睛看世界,和他们打交道的苦难不会比和非洲的野蛮黑人打交道容易多少。

  而反观林哲主导的中华帝国,却是一直支持对外交流、通商的,而商贸区的建立更是林哲和各国洋人友好合作的典范。

  依靠上海商贸区,各国洋人,嗯,以英国人为主收获了大量商业利润,那些大洋行们在这几年一个个都是赚翻了。

  而同样的,依靠商贸区的发展。林哲或者说中华帝国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好处,首先是扩大了出口量,而其次也能够利用通商口岸,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引进各国的技术人员,从而建立起初步的工业体系。

  那些太高大上的先不去说,只说生丝产业!

  依赖商贸区的便利,上海这边的生丝产业已经完全从手工作坊转化为了机器缫丝的模式,生产出来的生丝不仅仅质量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非常强,而且还通过生丝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比如说最开始,同时最基础的机械制造产业,就是从维修缫丝厂里的蒸汽机、纺织机等机器设备开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