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四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平军只注重攻克主要城市,对乡里以及一些小县城地方采取无视态度,不重要掌控地方不同,中华军每到一地,其触角就会延伸到那里。

  随同中华军一起进军的实际上还有组织部派遣的大量官员,他们将会充任新占领地方的各级官员,建立行政机构。

  为了获得足够多的官员,中华军对于前清甚至是太平军的文官都算是比较优待的,只要你愿意投诚,并剃掉头发,换上中华装,那么就会继续当中华帝国的官员,这一点在之前的浙江、苏南以及皖南等地已经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纵观中华帝国内的官员,除了中央机构以及苏南等重要地区的官员是余胜军出身的外,其他大部分地方的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是降官出身,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前清降官,也有少量是太平天国的降官。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中华帝国内的文官极度缺乏,不接受降官的话林哲总不能抽调大量军官去担任文官职位。

  但是一直接纳降官也不是个事,毕竟这些人都还带有浓厚的封建官员意思,对于中华帝国的一些政策执行起来很有难度。

  比如说,传统封建王朝的官员一般讲究儒家中的无为而治,同时重视农桑,但是中华帝国在上海商贸区起家,对工商发展的重视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而在扶持工商业发展上,这些传统官员就显得有所不足了!

  为了解决官员,尤其是新式官员不足的问题,在林哲的指示下,由教育部准备举行中华帝国的第一场科举!

  科举,这对于旧时代的士子们而言具有神圣地位,那些苦学多年的士子们可都一门心思想要依靠科举步入仕途,从而光宗耀祖。

  因此举办科举,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官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样还是为了拉拢士绅阶层。拉拢年轻士子们的心思。

  不过当林哲看到教育部大臣江道泉递上的科举章程后却是皱起了眉头,因为江道泉筹划的科举几乎和前明、前清的科举一摸一样,都是只考四书五经,而这自然无法让林哲满意。

  身为后来者。林哲可对八股文章没有半点好感,而且就算你把文章做出花来,也不代表你就是一个合格的行政人才。

  所以他带江道泉如此道:“江爱卿,这章程总体来说是好的,不过时代在进步。我们总不能故步自封一直在八股文章里找救国之道!”

  江道泉是传统儒家士子出身,听到林哲这话自然是有些吃味,但是也没敢直接反对,要知道他面对的可不是什么明清两朝的皇帝,而是中华帝国的皇帝,而中华帝国除了继续沿用帝制外,骨子里和明朝、清朝这些传统王朝截然不同。

  当即他道:“臣愚钝,还望陛xià示下!”

  当即林哲道:“取士应取博学之士,而不只限于八股文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