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52章求贤馆里求贤令_从长平之战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错,就是秦国。

  当然了,当年的秦国可没有如今这般的神气。

  河西一战,差点没把秦国的老命给搭上,魏国五万破了秦军五十万,函谷关都要易手了,嬴渠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手的秦国。

  咱们的秦孝公一上台,看着这满目疮痍,再看看台下这一群老的老、弱的弱、蠢的蠢的朝臣,顿时心就凉了半截。

  问计如何强兵富国,更是无一人可答。

  也对,要是这些人有主意,自己老爹也不至于五十万被人家五万给破了甲了。

  那咋办?

  好办!你们不行,那就别怪我请高人啊!

  当即《招贤令》出函谷,六国士子入栎阳(咸阳是高人到了之后才改建的国都哈)。效果简直不要太好!

  实质上,秦孝公的此举已经算是在“唯才是举”了。只是,秦孝公显然还是比较的含蓄,并没有像赵括和曹大大那样的明目张胆。(曹大大表示:这算啥......)

  但从秦国之后的一系列选人用人举动来看,秦国上层显然是已经尝到了“唯才是举”的甜头了。

  什么商鞅、什么范睢啊,刚去秦国之时可都没有啥好名声,别说德行了,几乎就差被人追着骂人渣了。但架不住人家有才啊,有才就用啊!用了还真就有疗效。一个两个都有疗效后,秦国也就更加坚定了唯才是举的路子。

  当然了,背靠秦国之后,即便真的是无德之人,也自然变成了因才被妒,从

  而遭受到了迫害和冤枉,秦国自然要为自己的臣子讨回公道。

  于是一个两个令人唾弃的无德之人,又转身都变成了受人追捧的德才兼备之人,而秦国的用人自然依旧是“以德为先”!

  然而民众的也不是瞎子,千金马骨的例子,就那么明晃晃地在那里摆着呢!到了范睢这里,更已经有些明目张胆了。

  于是,六国之间,不管哪里有不得志的士子,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秦国。即便秦国那里说的依旧是“以德为先”。

  如今赵国作为后发之国,想要跟秦国争夺人才,怎么办?

  拼好处?你能富得过秦国,人家可是已经有了数辈的积累,而赵括手里却是两手空空?

  拼形象?人家积蓄了奋几世之功,从商鞅那儿奠定的基础,赵括自问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慢慢树立形象。

  既然这桌子的牌按照既定的规矩注定是打不出了,那就索性不要打了。

  把所有的规矩推翻,不要欲拒还迎,直接高歌一曲,告诉世人:我赵国需要人才,无论是否有好的名声,只要你有才,你就来吧!咱这儿待遇绝对满满的诚意!

  直接、简单、明了!

  索若说去秦国还有些犹豫,毕竟虽有先例在前,但流传的都是故事,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才就行,毕竟故事里人才都是招到嫉妒被栽赃的,自己过去可不一定能行啊!

  但如今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